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羊了个羊”是不是“诈了个骗”?

2022-11-04 10:30:54
 
528

  斑马投诉报道,最近,

  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游戏火了。

  “第一关闭眼过,

  第二关玩到闭眼都过不去。”

  该游戏凭借让人“上头”的玩法,

  吸引大量网友参与。

  随着游戏的爆火,

  各种质疑声音也随之而来:

  有玩家直称其是“诈骗游戏”,

  故意设置高难度,

  以此诱导玩家分享或看广告“续命”;

  有玩家认为其植入广告

  “吃相”太难看,

  背后满是“套路”

  ……

  那么,如何从法律角度看待这款游戏?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银州的专业解读!

  “羊了个羊”是不是“诈了个骗”?

  从民事角度来讲,“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从刑事角度来讲,“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该游戏通关率极低,很多玩家都卡在了第二关,需要通过转发分享、看广告领取道具的方式进行复活,但现有信息不足以证明该游戏经营者曾向玩家推送欺诈信息;从转发分享或观看广告的路径及使用规则来看,上述复活方式仅是参与游戏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该游戏也不存在骗取玩家财物的情况,因此,难以认定存在欺诈或诈骗行为。

  在游戏中植入广告

  有什么法律规定?

  网络游戏经营者通过游戏平台自行发布广告或者接受他人委托发布广告时,应当承担相应的审核管理义务,不能进行虚假宣传、使用绝对化用语、发布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宣扬色情、赌博、暴力等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的内容。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平台会在协议条款中强调,公司对于用户经公司发布的广告、展示而购买、取得的产品、信息或资料,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企图用其提供的格式条款免除自身法定义务与责任,意图使消费者不得追究其任何法律责任的条款,属无效条款。

  随着“羊了个羊”的走红,

  还有人利用玩家追求通关的急切心态,

  在网络平台提供游戏代打或外挂服务。

  斑马投诉提醒:

  玩游戏使用外挂或找代玩存在风险。游戏外挂实际上是针对网络游戏软件的作弊性程序。对于制售、销售外挂牟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常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或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一般游戏平台会在协议中禁止玩家使用外挂、进行代打、代练等行为,如出现上述情况,游戏平台有权对此类账号进行封号处理。


声明:
本文内容不代表斑马投诉网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