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柯尔凯思KCM :元宇宙概念“一人得道”,AR/VR融资也上天堂?2020年底,马说,这是真的,是相互的。

2021-10-04 22:33:53
 
796
关联平台:

  斑马投诉报道:外汇密探财经导航PC端应用上线,下载网址:http://www.fx007004.cyou/download_page/index.html(请在电脑浏览器复制链接打开,并下载应用)2020年底,马化腾表示,全真互联网是腾讯必须打赢的下一场战役。2021年,这个概念被市场用“元宇宙”这个词点燃。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那么元宇宙就是人与空间的连接,这种连接需要一种媒介。目前,这种媒介最有可能的形式是AR/VR,一种虚拟与现实界面的技术及其产品。相应地,今年以来,AR/VR融资进入爆发期。

  风口是动力,但飞翔不一定意味着平稳落地。当你看到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留给旁观者的问题是,这次的浪潮会往哪里去?

  哪些AR/VR公司正在被投票?

  2021年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在这200多个日日夜夜里,AR/VR始终站在资本的聚光灯下。被触及的公司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技术、内容、平台、软件、硬件和细分组件。

  具体来说,硬件和内容仍然是AR/VR赛道最重要的产品形态,也是投融资的主力军。其中,Pico等产品成熟的公司更值得关注,这也是其被字节跳动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这几个季度的投融资情况也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行业更加细分,二是平台逐渐崛起。

  在行业细分方面,专注于VR教育的柯俊和UFO VR在桌面一体机、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上做了大量探索,新锐数字分公司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基地,将解决方案输出到高校。此外,还有以运动跑步机为重点的KATVR、以军事模拟为重点的陈瑞新创、以车辆为重点的微美全息。

  AR/VR平台更有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行业正在逐步形成完整的思维,构建自己的生态链,突破原有单领域产品的束缚,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业态基于这些平台诞生。

  另一方面,在众多投融资趋势中,明星项目的趋势值得特别关注。

  必须提到的是,传闻被腾讯和字节跳动“抢购”的Pico,得益于市场积累和技术迭代,其光学6DoF跟踪能力目前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但是硬件的竞争本质上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下一代产品需要考虑软件和算法的进步,这可能就是字节跳动的实力。

  另一家焦点公司是Nreal,其资本阵容是中国最好的——红杉资本、高淳创投、CICC资本、蔚来资本和Aauto faster——包括来自腾讯的间接投资。其创始人徐驰于2016年离开当时硅谷融资最高的公司Magic Leap Company在中国创业,以AR眼镜切入整个硬件赛道。有趣的是,这家公司曾经招募了元宇宙的创始人尼尔·斯蒂芬森,并提出了“Magicverse”的概念。但公司最终因为难产等原因消耗30亿融资而解散,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骗子公司。

  虽然国外有一些这样不成功发展的例子,但国内外的AR/VR产业仍然存在错位发展。原因之一是,从表中来看,国内产业的大旗掌握在一批初创公司手中,而脸书、微软、谷歌、苹果等巨头在国外占据主导地位。国外非巨头企业在细分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比如今年6月,腾讯创投部门Image Frame Investment参与了英国手部跟踪和触觉反馈技术公司ultraeap的D轮融资,投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ultraeap估值接近2.4亿美元。

  这种差异来自于国内外AR/VR行业发展节奏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回到行业历史。

  风口就是力量。

  这一轮AR/VR其实是一场“文艺复兴”。

  2012年至2016年,AR/VR概念爆发,全球企业蜂拥而至。2013年,脸书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推出VR头盔,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热情。索尼、三星、HTC、谷歌、微软等巨头为龙头,AR/VR欣欣向荣。遗憾的是,脸书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为Oculus。

  2016-2019年,AR/VR行业失宠,资本寒冬来临,硬件、软件、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缺点无法解决。2019年后,5G的星星之火带来了新时代。

  2019年以来,VR/AR作为5G核心业务场景再次得到认可和重视,2020年投融资水平重回2016年高点。然而,国内外的差异是基于国外更好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早期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基础,所以不得不从初创企业开始。

  好在国内的VR/AR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第五篇《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列举了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赫然在列,甚至给出了具体的产业方向。在某种程度上,AR/VR玩家可以找到自己的“财富密码”。

  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AR/VR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将占全球总额的55%左右,未来5年中国AR/VR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1年开始将高达77.2%。易观国际还将2020-2025年划分为快速发展期。

  还有一点就是行业风向的变化。IDC中国终端系统研究部分析师赵思泉表示,今年国内VR头戴厂商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关注以教育培训为典型场景的商业市场。今年以来,低成本的一体机产品让很多厂商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消费市场。有了消费,就有了市场,就能形成商业周期,这给了企业和资本信心。Nreal创始人徐驰也认为,中国公司比美国同行快得多,因为中国公司离产业链和用户近,有机会在AR的某些方向引领美国。在AR的赛道上,中国公司可以是玩家,而不是观众。

  当然,AR/VR离不开今年开元宇宙这个爆词。作为新技术中最有希望快速落地、降低成本、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VR/AR的消费属性使其取代区块链或大数据,成为元宇宙大门最重要的钥匙之一。

  那么,说到应用,AR/VR的未来是怎样的呢?融资的钱怎么花?

  应用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有前途。

  业内已经证明,AR/VR消费级硬件+软件是最容易商业化的方式。它在游戏、会议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最终成本可以通过产业链升级来控制,甚至可以将AR眼镜开发成便携产品,有望成为媲美手机的智能硬件。

  据DigiTimes报道,苹果首款AR眼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样机,聚焦商业领域,价格超过2000美元。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量产,下半年上市销售。第二款消费产品的设计方案尚未确定,预计2023年发布。徐驰还认为,“手机还会存在,但2030年,消费者头上还会有10亿个AR眼镜。"

  头显是消费类硬件的另一个主力军,相对成熟。Pico Neo 3和HTC Vive Focus 3两款一体机产品搭载了高通专为XR产品设计的骁龙XR2处理器,HTC的PCVR新Vive Pro 2甚至实现了5K分辨率和120HZ高刷新率。目前的问题仍然是低端产品的体验不足,高端产品的价格和技术一样“高端”,已经随着供应链进一步优化。quest 2 299美元的价格开了个好头。7月9日,法国VR初创公司Lynx宣布,即将推出的R1 MR头戴式显示器将大幅降价至几百美元;Pico Neo 3硬件的水平和Oculus quest 2差不多,2499元的价格比上一代低了近45%。市场上6DOF VR一体机的最低价已经跌破2000元。

  剩下的问题是软件和内容。由于消费类产品铺设较晚,从外部获得的改进经验有限,算法上还有不断迭代的空间。在内容上,游戏还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大厂也有一些布局。9月1日,VR游戏开发商Vanimals完成工商注册变更,腾讯旗下投资公司为其新增投资人。

  除了C端的软硬件产品,To B和To G提供产业解决方案也是一条出路,尤其是产业生态更丰富之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比如9月初融资近3亿元的良丰台,依托AR平台HiAR Space,通过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解决职场核心问题。其产品包括AR电信与协作平台HiLeia、5G AR工业智能眼镜HiAR H100等。与华为、海尔等企业建立合作,服务国家电网、格力、宝武钢铁、上汽通用等数千家企业客户。

  最后,在技术更加成熟之后,AR/VR如果真的能够在合规和商业化的基础上落地,或许真的会成为元宇宙的一部分。即使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也有可能依靠新的体验,建立一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生态系统。毕竟从概念上来说,AR/VR和元宇宙一样,足以容纳所有对物理世界的产品不满意的厂商。至于谁能真正带来好的体验,让新的业务逻辑发挥作用,只有时间能回答。

  AR/VR不再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即使有元宇宙概念的加持,在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美好新世界到来之前,他们也必须拿出一些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产品——或者让投资者相信他们的公司能活下去。

  如果我们对未来保持乐观的预期,AR/VR肯定会是一条朝阳赛道。但纵观大多数行业的竞争历史,黎明前夕的探索者实在太多,更不用说元宇宙的宏大概念了。路很长很长,所以当你很难前进的时候。


声明:
本文内容不代表斑马投诉网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调整!